專欄▶臺南農安樂活好食在

洄稻佳里—楊淑華的故事

2018/12/06徐玉梅

    7月26日的午後,小編與2位助理同仁一同騎車前往臺南市佳里區漳州社區發展協會,拜訪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朱靜珊小姐。因為本地舊稱番仔寮,是西拉雅平埔族的聚居地,以前家家戶戶都養鹿,小朋友都是靠父母養鹿、賣鹿去繳學費的,現在還有幾個鹿場。還有近年來漳州社區廣泛種植木玫瑰,利用木玫瑰果實當作乾燥花藝的材料。

    本來,小編以為訪談的重點是當地的特色農牧產品木玫瑰、鹿茸、鹿肉乾等,沒想到朱經理認為更需要推薦、協助的是另外兩位小農,急切到樓下尋找,把兩位小農引薦給我們。

漳州里出產的鹿肉乾、鹿茸、與非常有特色的農作木玫瑰

◆邂逅「洄稻佳里」

前排我與助理,後排由右至左依序是朱經理、楊淑華、陳映蓉、小農陳先生

    於是我們就把訪談焦點轉而放在兩位小農身上,有趣的是,友善耕作小農陳先生也認為自己的問題不大,反而希望我們能多多協助「洄稻佳里」的楊淑華,因此,真正的訪談焦點就放在楊淑華與工作夥伴陳映蓉身上。

洄稻佳里的MARK,取自洄稻佳里臉書

    畢業自成大歷史系,在學校當過一年實習老師的楊淑華,說到自己務農的心路歷程:

    阿公阿嬤那一輩是務農的,爸爸媽媽已經到都市發展了,我是在都市長大,住高雄。大學畢業後,在學校實習一年,之後到美濃旗美社區大學工作,接觸到有機農業這個區塊,覺得很有趣,接著到澳洲有機農場打工三年,又去泰國一年,生態的觀念還有農法的概念,很多都是在泰國那一年學到的。曼谷附近流行所謂生態農法,對農民來說,農藥本來就貴,就是增加耕作的成本,可是台灣的農業其實補助很多,所以農民買農藥就比較便宜。

    泰國回來後,第一年在桃園大溪,第二年在宜蘭,第三年才回來佳里。剛開始要全職務農,那時候是四個女生,我們幾個認識很久了,剛好那一年同時都想要務農,就想說要不要一起做?有個朋友恰好在大溪租到一塊地種菜,我們幾個就過去一起種菜,後來第二年也是一起搬到宜蘭,他們到現在還在宜蘭,我是第三年才想回來南部看看。本來想在美濃種,在美濃我認識很多人,有很多農民做友善農業,不會很奇怪。回到佳里來,都不熟,我從小就不是在這裡長大,沒有認識的人,就真的什麼都要自己來,就是從零開始。

 

◆生態耕作農法

    在泰國習得自然生態平衡觀念與農法的楊淑華,回到佳里後,就在祖父耕作的6分半土地上,實踐自己的信仰、理念,採行生態耕作農法,問她為什麼選擇務農?她認為:人生沒有那麼多原因,就是喜歡才做,就是很愛土地才會務農呀!

目前,楊淑華的耕作方式,主要是依循在泰國習得的生態耕作方式,接近台灣自然農法的狀態,育苗是向種子農場訂購,犁田、收割是僱請機器耕作,田地分翻耕區、不翻耕區,能不翻耕就不翻耕,因為翻耕會傷及泥土中的生命,泥土中有許多生命。沒有施用肥料,不但不加化肥,連有機肥料也不加;不用除草劑,就是人工除草,以人力付出,看天吃飯,看大自然剩多少給她收割。

楊淑華會趕鳥,但不會用違反生態的方式,因為她認為:鳥、害蟲都是生命,稻穀、鳥、蟲本來就是生物食物鏈的循環,只要有耐心一點,會有天敵出現,達成自然的平衡,不要用殺蟲劑來破壞這種自然生態循環,這樣世界才能繼續運作,不能什麼東西都是人要吃,其他生命都不用吃了。

日光曝曬,不用機器烘乾。取自粉洄稻佳里臉書

    如果一分地,使用慣行農法,可能收兩千斤穀子,「洄稻佳里」就很辛苦,有時收成根本不到慣行農法的三分之一,甚至一分地只收兩百斤穀子。當助理提到:「畢竟去務農的話,還是要追求一個成本的考量,妳不能每次種都虧本,因為每次種都虧本的話,種到最後妳會種不下去…。」這時,我捕捉到「洄稻佳里」兩位主要的耕作人力,楊淑華和夥伴陳映蓉的表情。

    楊淑華與陳映蓉都還年輕,兩位女性都一頭俐落的短髮,當助理以成本、獲益以及如何收支平衡的視角,身穿綠衣的楊淑華一臉質樸與誠懇,身穿藍衣的陳映蓉在談到成本與收支平衡時,就是一臉的不以為然了。

 

◆「穀東」支持型農業

    問到楊淑華如何銷售時,她說她利用網路徵召一批「『穀』東」,一季大概募集到二十個「穀東」就可以開始耕作,然後再持續募集。

    這樣的運作模式,應該是取法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生產方式,規則大抵是:如果二十公斤穀子三千塊,在種植前,在穀子生產出來之前,每一個「穀東」就先付了三千塊,然後就去種稻作,收成後就按照約定的數量交貨,同時,會依「穀東」的需求,碾成白米、白米(不很白偏胚芽)、糙米。雖然沒有加入生產履歷系統,可是常常看到楊淑華在洄稻佳里臉書做耕作進度、農事分享,記錄種植過程,也分享心情故事,「穀東」可以看到現在在田裡除草,或者在挖花生,或者是分享一些耕作趣事。

取自洄稻佳里11.01臉書

    洄稻佳里主要農產品有:白米、糙米、黑豆、綠豆、芝麻、紅豆、玉米、花生、洛神、地瓜、白蘿蔔等五穀雜糧,加上一些農產加工品如菜脯米、菜脯、炒黑豆、黑豆茶、炒糙米、糙米茶、洛神花等。而耕作的六分半田地中,五分地水稻、雜糧水旱輪作(一期種稻,一期種雜糧),一分半地只種雜糧,終年旱作。

 

◆堅持的人最美麗

    在訪談現場,我們看到楊淑華辛苦耕耘的稻米,更令我目不轉睛的是那一張「2018洄稻佳里米」的產品說明書:

每包米給一張產品說明書

    這張說明書(楊淑華)文(陳映蓉)圖並茂、字跡樸拙卻詳細,交代了生產者聯絡方式、稻米品種、種植方式(田間不用除草劑、農藥、肥料等)、這塊田的耕作年數、秧苗來源狀態、耕作時間、收成時間、收穫量、碾米日期、工作夥伴陳映蓉田間工作觀察記錄插圖,和一段致穀東/消費者的話,既抒發耕耘收穫的心情,也介紹田間耕作的歷程。

產品採真空包裝,樸素簡單,有碾米日期

    洄稻佳里收成的稻子,先依「穀東」預訂的數量、需要,碾成糙米、半白米(胚芽米)、白米交貨,訪談時,我曾忍不住說:「以妳這樣的耕作方式,生產量這麼低,每一粒穀子都得來不易,然後還做成這麼精白的米,真的覺得有點可惜啦!」

    至於,剩餘的稻作和收成的雜糧,除了自用之外,常常是在各地定期、非定期的農市中銷售,也就常常可以看到楊淑華和陳映蓉的身影。

取自洄稻佳里10.14臉書